东山

招商网

东山招商网  >  东山招商引资

东山招商引资

东山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是理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东山保卫战的发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是举国闻名的闽南海疆英雄岛,海内外驰誉的“东海绿洲”、旅游胜地。地理环境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台湾海峡我国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处(另一端点是台湾的鹅銮鼻)。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西隔诏安湾与诏安县对峙,北东隔东山湾与漳浦县古雷半岛为邻,北西跨过八尺门海峡即是云霄县。东山岛由主岛和周边67个小岛组成,状如七星拱月,形如栩栩如生蝴蝶。东山海岸线长141公里,规划深水岸线42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依序为低丘——台地——滨海小平原(海拔15米以下)。最高处苏峰山顶海拔274.3米。四面环海,海域达263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1千米。年降水量1103.8毫米,年均气温20.8℃。 东山风动石气候 东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13.1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7.3摄氏度,多年平均气温为20.8℃,终年无霜冻,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地质 (一)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 广泛分布于县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亲营山——岩雅一线以西、以南及铜陵镇北部,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岩性为片岩,变粒浅粒岩类,分为4个岩性段: 二云石英片岩段上部为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夹有较多的变粒岩,偶见石墨二云石英片岩。中部为黑云二长变粒岩,夹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及二长浅粒岩。下部为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石墨二云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石英岩。 本段常被花岗质脉贯入而形成条带状混合岩。主要分布于苏峰山一带。 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段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二长浅粒岩和云母片岩。混合岩化后为片麻状混合岩。 浅粒岩段钾长浅粒岩、二长浅粒岩为主,黑云斜长变粒岩次之,局部为硅线石英片岩,偶夹变质石英砂岩。混合岩化后成为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 黑云斜长变粒岩段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浅粒岩和角闪黑云二长变粒岩次之,夹薄层云母石英片岩,偶见石英岩。混合岩化后成为条痕状混合岩。 上述2至4三个岩段分布普遍,以坑北发育为最完整,并夹有一些特征沉积岩,如透辉二长变粒岩、石英岩、石榴角闪斜长变粒岩以及被挤压成透镜状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岩石具有层状或似层状。岩雅一带为混合花岗岩,并夹有一些似层状的变粒岩和云母片岩残留体,伟晶岩脉发育。陈城一带为混合岩带,岩石组合为各种形态的混合岩,其中以条痕状、片麻状和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最为发育,并含变质岩残留体。建宅一带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部分为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并夹有较多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和呈薄层状或透镜状的石英岩。 (二)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 1.第二段: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岩夹凝灰岩、砂页岩,分布于大。 2.第三段:深灰色石英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夹砂泥岩。分布于八尺门—后林—杏陈—礁头—埔头—线以北。 (三)第四系残积层 由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新鲜基岩过渡。红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于八尺门、杏陈、前楼、西埔、梧龙、东沈、康美、城垵、铜钵、亲营、冬古、陈城等地。 (四)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风积砂 为砖红色中细砂,偶见粗砂和细砾,缺乏层理,分选性好,厚3~8米,分布于东沈、铜陵、澳角。 (五)第四系上更新统中下段海陆过渡相堆积层 仅呈小块分布于顶西坑。岩性为灰黄色亚粘土、黑色粘土,底部为中粗砂砾石。厚度少于10米。该层大部份呈隐伏状。 (六)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海积层 零星分布于西埔、山前、马銮等地。岩性为:上部灰色含砾轻亚粘土夹粉细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厚度小于10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呈小块状分布于陈城等地山前地带。由灰黄色亚粘土、粘土、砂砾石组成。厚度9.5米。 (八)第四系全新统中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路口、白埕、东沈、前楼、陈城、礁头一带。上部为薄层粘土或淤泥质粘土,下部为中细砂,厚度1~3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九)第四系全新统上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西港、双东盐场等地。上部为淤泥质砂或亚粘土,灰色淤泥或细砂,含贝壳;下部为灰色淤泥质细砂,偶含砾。厚度5~8米。 (十)第四系全新统上段风积层 分布于湖尾、山只、林边、赤山、白埕、亲营等地。由灰白和灰黄色粉细砂组成。厚度1~15米。 (十一)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 分布于局部山麓,为砂砾粘土混杂。厚度一般1~5米。 自然资源 截止2009年,硅砂资源储量2亿多吨,含硅量高达97%以上。1986、1987年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石英砂总储量为27105.18万吨(2.7亿吨),其中玻璃用砂6956万吨,含硅量95-97%的有2.4亿吨,品位为:Si02:97.54—96.18%,AL203:1.26—1.44%,Fe203:0.13—0.15%。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规模之大在亚洲首屈一指。 行政区划 建县时县域建县时,县辖地有东山岛和古雷半岛及其周边诸小岛。据《东山县志》(民国稿本)载:“东山岛纵50余里,横30余里,面积750余平方里。四面环海,界线天然:东临大海,遥望台、澎;东北距古雷,隔海20里;北距漳浦屿头,隔海40里;西距云霄的下寨,隔海40里;西北以八尺门与云霄辖地为界,隔海1里;西南距诏安的大产,隔海1里;南面大海,远接汕头”。“古雷半岛,纵20里,横4里,最狭处仅半里,面积60余平方里。东临大海,西以港口村与漳浦的蓝头村为界;南距东山岛,隔海20里;北以双屿、白鸭屿与漳浦为界。” 现行县域1952年9月,原诏安县辖的大岛划入,面积3.2平方公里;1955年11月,划出古雷半岛归漳浦县管辖,面积15平方公里。此后,未再划出或划入。到1988年,东山县域由东山岛(1975年7月建成大南北堤后,大产岛与东山岛连成一片)及其周边44个小岛组成,陆地总面积194平方公里。主岛东山岛(含大产)188平方公里,分布着141个自然村。周边44个小岛屿是:大泳礁、小白屿、五屿、尾涡屿、小彭屿、后登屿、蒲姜屿、马鞍屿、鼎盖屿、小赤屿、对面屿、铁钉屿、大坪屿、虎屿头、有水岩、金龟岩、东门屿、树尾屿、南屿、复鼎屿、不流屿、头屿、二屿、三屿、赤屿、鸡心屿、鲎角屿、龙屿、虎屿、狮 、西屿、斜州屿、大白屿、屿下屿、牛角礁、青草屿、山涵、乌岩、后屿头、赤礁屿、狮尾屿、象屿、兄岛、弟岛,计6平方公里。其中虎屿头、对面屿、东门屿、尾涡屿、西屿、斜州屿等有人居住。 西埔镇 东埔街居委会、白石街居委会、龙舞街居委会、中兴街居委会、西埔村、梧龙村、顶西村、冬古村、亲营村、探石村、双东村、宅山村、石埔村、坑北村、坑内村、西坑村、金石村; 樟塘镇 樟塘村、南埔村、湖尾村、南山村、下湖村、港西村、古港村、前马村、后马村; 康美镇 龙潭居委会、康美村、马銮村、铜钵村、东沈村、西崎村、美山村、城安村、钱岗村; 杏陈镇 前何村、埕英村、礁头村、后林村、磁窑村、径口村、埔头村、张家村、高陈村、向阳盐场大产村; 陈城镇 陈城村、岐下村、山东村、山南村、后岐村、白埕村、黄山村、山口村、湖塘村、港口村、后姚村、宫前村、沃角村; 前楼镇 东英村、岱南村、前楼村、径里村、叶厝村、顶上村、下西坑村; 铜陵镇 码头街居委会、公园街居委会、顶街居委会、下田街居委会、桥雅街居委会、大沃街居委会、桂花街居委会、演武街居委会、文峰街居委会、苏峰街居委会、铜亭街居委会、铜兴村。 民国区划 民国5年5月1日立县,初分为4个区;民国22年,改划为5个区;民国25年8月至民国28年7月,改设3个区,区署分别设在东坑、东埔圩、西浦。民国29年6月,撤销区,改设9个乡(镇)。 民国35年5月,合并为6个乡(镇):公正镇、中兴镇、统一示范乡、东南乡、西北乡、古雷乡。直至1950年5月上旬东山解放前夕未变。 建国后区划 1950年5月,全县划为3个区。7月,古雷从第一区分出建第四区。 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西埔。全县划为1镇2区。 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 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 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人民公社。 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埔、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 1990年,东山县共辖4镇3乡,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 语言 全县通行闽南语。 历史沿革 历史上曾先后属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漳州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公元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置铜山守御千户所,公元1755年(清雍正十三年)属诏安县。1916年5月1日析置东山县,属汀漳道,治所铜山城(今铜陵)。1950年5月12日解放,先后属漳州行政督察区、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初建县时县治在今铜陵镇(原称城关),1956年3月迁到今西埔镇。 1950年5月,全县划为3个区。7月,古雷从第一区分出建第四区。 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西埔。全县划为1镇2区。 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 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 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公社。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全县共有7个公社。 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埔、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 1988年,全县有大小岛屿45个,土地面积194平方千米,其中东山岛188平方千米。行政区划为2镇、5乡、60村(含县直辖村1个)、14街。 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 1990年,东山县共辖4镇(西埔、铜陵、杏陈、陈城)、3乡(康美、樟塘、前楼),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 1997年,东山县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6个镇、1个乡:西埔镇、铜陵镇、康美镇、陈城镇、樟塘镇、杏陈镇、前楼乡。县政府驻西埔镇。 2003年,东山县辖6个镇:西埔镇、杏陈镇、陈城镇、康美镇、樟塘镇、前楼镇,以及铜陵(虚拟镇)。 经济概况 东山县2007年全年全县GDP37.36亿元,增长12.9%,增幅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亿元,增长10.7%。 2008年,东山县实现生产总值43.42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2.47亿元,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增长38%;工业总产值48.2亿元,增长21.9%;规模工业产值40.3亿元,增长33.9%;农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亿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6元,分别增长12.8%和10.9%。 工业经济:全年规模工业净增19家,达到105家。全部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0.2%;规模工业总产值32.38亿元,增长38.6%,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个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年上亿元产值企业8家,5000万元~1亿元企业7家。工业大项目引办取得突破,引进并落户且投资额过亿元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加拿大KZ国际集团投资的宏林精细日用化工、正好食品和申宏顺食品。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虽受台风的严重影响,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24.73亿元,增长4.6%。芦笋价格创历史新高,平均笋价增长1倍以上;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万吨,增长3.7%,渔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4.7%。 投资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增长52.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亿元,增长48.2%,其中工业投资3.89亿元,占55%,增长1.51倍。全年全县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1亿元。有乌礁湾风力发电二期、海旺冷冻食品等12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并实现投产,是项目建设近几年来比较好的一年。 对外开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90万美元,增长19.3%;外贸出口1.31万美元,增长25.2%。对台贸易出口增长强劲,对台小额贸易出口1590万美元,增长28.67%;港口货物吞吐量114万吨,增长2.9%。 旅游经济: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县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关帝文化申报并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滨海旅游产品和对台旅游产品列入全省十大精品线路;金殿海景大酒店等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峡论坛”项目成为全省“十一五”十大重点旅游项目之一。2006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9.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3亿元。旅游收入3.3亿元,增长15%。 财政金融: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87亿元,增长28.8%;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增长28.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亿元,比年初增加16.7%;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1亿元,比年初增加27%。 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3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522元,增长8.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增长12.2%。 社会事业: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落实油价补贴资金4378万元。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学杂费520万元,惠及2.55万名农村学生。受台风影响,民房倒塌544户1155间,每平方米县里补贴100元,倒房户全部完成家园重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全县参合率达94.8%。农村住房保险和渔工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全县农村住房和1.2万多名渔工实现统保。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2006年被评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验收。“东山歌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农业、农村建设。全年共发放渔船抵押贷款138笔5823万元,新增钢质渔船165艘,累计达到456艘;试验推广美国红鲍等水产养殖新品种,水产品总产量28万吨,增长2.7%。海魁集团获得“福建省品牌农业金牌企业”称号;全县芦笋标准化栽培533.33公顷,芦笋产量2.5万吨,增产66.7%;白萝卜、大葱等“订单农业”蔬菜种植面积400公顷,增长20%,增收1000万元。建设修复金銮湾海堤等水毁设施,清理东陂溪、东赤港等重点排涝、排洪沟14.4千米。4个镇35个村通过省重点治理镇村验收。新增农村公路19条16.3千米,新建农村客运站1个、候车亭30个。完成东英、港西等10个行政村通自来水;新建农村沼气池400口。村镇供电设施改造完成,电气化县顺利通过省级考评验收。 港口建设。完成铜陵、城垵、冬古、龙屿4个作业区的规划修编,旗滨3000吨级和5000吨级码头、大东3000吨级码头开工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即将完工,澳角一级渔港建设扎实推进,宫前二级渔港升一级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完善东山港区对台货运直航软硬件设施配套,为两岸直航做好前期准备。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8万吨,增长7.3%。 外贸出口。全年外贸出口总值2.97亿美元,增长86.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全县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9家。累计有12家企业获对美HACCP认证,4家获欧盟注册。积极拓展台杂货快递业务,先后有6船次、110吨货物通过东山港上岸。 东山县人力资源来源 随着近年来东山县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山县用工、人力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为此,东山县人力资源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为各个工业园、工业区寻找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中以福建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东山县的主要人力资源来源。 福建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也称为青创兼职中心。多年来为众多的企业、工厂输送大学生人力资源。在服务企业、工厂的同时,也为更多的漳州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 福建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企业——我们——学生”,坚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将逐渐形成以兼职就业推荐服务为龙头,集漳州大学生兼职就业服务、跨地区兼职就业交流协作、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兼职就业服务窗口。 文化潮剧 俗称潮音,是东山主要剧种,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和闽南、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居住区。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明代中叶已形成,嘉靖年间有潮剧剧本流传,现存的嘉靖刻本《荔镜记》等。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遗音。其声腔受弋、昆、汉等剧种的影响颇大。音乐唱腔以联体为主,也吸收板腔体的上下句式,是一种综合性声腔,即有一人唱而众人和及帮腔的形式。保留了许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并不断吸收当地的大锣鼓音乐、庙堂音乐和民歌小调的营养。曲调优美动听,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转折,清丽悠扬。 音乐结构分成若干定型的类别,有“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绕调”4类。音乐曲牌非常丰富,仅唢呐典牌就有三四百首。加上弦套、笛谱,不下千首。乐队分武场和文场,分别置于舞台左右两侧。文右武左。武场乐器有高、中、低音搭配。文场乐器分别由二弦、笛子、唢呐领奏,形成三种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各有一定的曲牌。 潮剧的行当过去只有南戏的生、旦、净、外、贴、末,现已发展到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分行很细。各个角色有齐唱、独唱、帮腔、合唱、尾曲等。唱腔语言使用当地方言,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 潮剧的传统剧目非常丰富。一部分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等,还有一部分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乐 潮乐是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是东山岛主要的民间音乐。 潮乐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演奏风格,分为“儒家乐”、“棚顶乐”两种。“儒家乐”的演奏者,一种是由上层社会资助扶持的乐队,另一种则是自发性的群众自由集社组织,如农村、城镇的“曲间”或称“曲馆”,就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娱乐组织“儒家乐” 演奏风格纤细雅致、悠扬婉转、重视神韵,除自娱外,多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棚顶乐”(“棚顶”是戏台的俗称)则主要用于戏曲舞台,为渲染剧情服务,有时也独立演奏,风格简朴、粗犷。目前流行民间的传统潮乐,多具“儒家乐”的风格。 传统的潮乐用古老的二四谱演奏,其演奏可根据二四谱的各种调式加轻三六、重三六、反线、活五来进行转换和变奏,达到旋律的不断变化。轻三六调式的特点是旋律轻快明朗;重三六调式的特点是深沉含蓄;反线的特点与轻三六相同,但音调高4度;活五调式最富特色,善于表达哀怨或悲愤的情绪。潮州锣鼓 著名的潮乐十大名曲是:《昭君怨》、《小桃红》、《寒鸦戏水》、《黄鹂词》、《月儿高》、《大八板》、《平沙落雁》、《凤求凰》、《玉连环》、《锦上添花》,其中前5曲均为三六乐曲,后5曲均为轻三六乐曲。其他流行的潮曲还有《柳青娘》、《浪淘沙》、《狮子戏球》、《千家灯》、《粉蝶采花》、《红梅头》、《粉红莲》、《画眉跳架》、《深闺怨》等。 昆曲 东山昆曲(昆腔)的流传,始于清道光十年(1831),铜陵人林阿哥由广东碣石传入。至光绪十六年(1890),东山始建昆曲馆,馆名“枕云天”,主其事者为举人马兆麟及其子马徵祥,此外尚有东山盐场姓海的,人称海老爹的人。以后参加学唱昆腔的人日益增多。1921年,林彭川到上海经商时,时上海泉漳会馆戏台经常演出昆曲,他爱上了昆曲,在上海购得昆曲《六也曲谱》回东山,聘请昆曲票友谢腾飞任教习,改“枕云天”昆曲馆为昆曲传习所。习艺者3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昆曲馆虽然不复存在,但业余的昆曲活动没有中止。1956年还登上舞台,演出了《白蛇传》、《醉打山门》等昆曲片断。1957年,东山昆曲代表队曾参加龙溪地 区戏剧会演,得到好评。1980年曾录音,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播送。现在昆曲老艺人还有健在者,还保存一对清道光年间向“苏州周兰所”购买的昆曲竹笛。昆曲汉剧 东山汉剧是清代从广东梅县传入的,俗称“外江”。民国时期,城关、铜钵、东沈、下湖、马銮、后林、西埔、陈城等地组织汉剧团,其中城关有“赛成堂”汉剧团、“玉和成”汉剧班。1950年后,“赛成堂”汉剧团改名为“城关业余汉剧团”。此后新成立的有九街业余汉剧班。 芗剧 芗剧是漳州地方剧种,1950年5月以后传入东山,当时漳州芗剧团常来东山县演出。1952年,城关创办“群艺”业余芗剧团,至今还经常演出。芗剧唱词通俗,曲调优美,易唱易学,唱腔自由活泼,质朴流畅,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南国情调。腔调主要分为七字调、哭调、台湾杂含调、内地杂调和来自民歌及其它地方剧种的唱腔等 5大类。 南音 南音,也称南乐、南管、南曲。南音主要流行于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南洋群岛侨居地。东山南音,是一百多年前由泉州府造网师傅来东山传授的。第一代传给朱狗舌,第二代传给陈金,第三代传给张卖等人,现传到第四代,现有一班艺人及古柏板、曲册。曾经到漳州、闽南、泉州、菲律宾等各地演唱。南音的曲目分指、谱、曲三大部分。指亦称指套,每一首套曲均有唱词、乐谱和骨(琵琶弹奏指法)三个方面,比较完整。原有36大套,后来发展为48大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每一套又可分为若干节,而每一节都是一首独立的乐曲。东山南音主要使用乐器有:洞箫、琵琶、二弦、三弦、笛、小唢呐、拍板。号演出时必定撑起一支三层黄凉伞,凉伞上题书“天子同乐,御前清曲”;并排有八件东西:书、笔、手帕、扇、素珠、拂尘、桃花、柳枝。东山歌册旋律简单而动听,县文化工作者曾整理加工10首歌册,配上唱本,参加省汇演,如《织网歌》、《渔家女》等,其中《山顶青松根连根》等5首被选 入《中国民歌集成》。南音 重点项目 南音,又称南曲,是历代积淀多元文化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源于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福建,盛行于闽南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其乐器始于汉唐,定型于五代至宋;其乐曲始于隋唐古曲,后又从宋词、元曲及昆腔逐渐演变,具有自己的指法,工尺谱和闽南方言唱词,自成体系,演奏时,右为琵琶、三弦,左为洞箫、二弦,唱者居中,亲执拍板,依韵而唱,与乐和歌,一气呵成,曲调委婉优美、悦耳动听。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东山的南音,主要分布在铜陵镇,铜陵“御乐轩”南音社,俗称“老爷宫”、“下间”,位于铜兴村布埕文峰街130号东侧,轩宇建于清代中叶,即清乾隆年间,乐社组建年代可能更早,现存门额题“御乐轩”楷书三字,门联为“御苑箫笙吹白雪,乐轩歌舞奏黄钟”,该轩孟昶雕像、拍板、琵琶为南音界罕见文物。“御乐轩”南音社活动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91年10月复办以来,盛况空前,经常举办奏唱、教学活动,并且多次参加厦门、泉州举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国际南音邀请赛,并先后应邀出访菲律宾和澳门,进行文化交流,切磋技艺。2004年10月被选送参加全国海岛艺术节,大展东山南音的艺术风采。 2008年,东山县33个县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77亿元,泰林轻工、勋源海产等14个项目竣工。投资强度继续加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35.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增长12.1%。 教育事业 铜山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已有书塾。正德元年(1506),铜山文庙落成,青云馆建立并开月课。此后,崇文书院、南溟书院、东壁书院相继设立。 东山县的近现代教育事业可以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外国基督教会在铜山西羔奶创办砺兹小学开始算起,这是第一所小学。第二年,东升小学堂创办。此后,东山教育事业逐步开展。民国6年(1917)东山教育会成立。民国30年(1941)创办的东山县立初级中学就是今天东山一中、二中的前身。如今,全县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主要有东山一中、东山二中、东山三中、西埔中学、石斋中学、杏陈中学和东山县职业中学等。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2008年,东山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西铜公路开工建设,6车道23.5米宽的水泥路面全线贯通试车;投资1231万元,建设农村公路11条17.9千米;投资1.4亿元的220kV红旗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600多万元,完成西陈、西前自来水主管道铺设,实现岱南、梧龙等7个村通自来水,受益群众1.72万人。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加快改旧建新步伐,新区开发累计投入1.35亿元,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旧城改造累计投入3900万元,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投资341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完成首期52处夜景工程建设。省级科普先进县成功创建,被评为市级“高考教学质量先进县”;化解“普九”债务1300多万元;对边远地区教师实行补贴;引进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76名。加强西埔、铜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做好问题奶粉事件婴幼儿免费诊治。“东山关帝文化”和“东山歌册”被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点和示范区。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4.49‰,连续10年保持全省一类先进县、第三年保持省级优质服务县称号。西埔、铜陵两个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如期完成。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组织支援四川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捐赠453.5万元。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开展6次“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新增电子眼35处,提供法律援助64起。西陈路(二期)、西前路、学府路和城垵路等道路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岐下、田尾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5亿元的疏港公路首期5.2千米已征地76.67公顷,完成部分土方工程;投入250万元,新建30处夜景工程,夜景工程总数达到82处;东山岛外引水工程获得省政府支持;铜砵110千伏输变电二期工程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投资4610万元的双东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投资800万元的铜砵生物氧化塘基本完工,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生猪定点屠宰场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铜陵垃圾中转站、康美垃圾焚烧窑等一批镇村垃圾清运、处理设施配套到位。深埋63家养殖场进排水管道280根,拆除海边大排档18家。开展全岛绿化建设,完成造林391.93公顷,种植降香黄檀等各类名贵乡土树种18万多株;投入1200万元,配套西铜公路、金銮大道及环岛路段的绿化工程。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称号,前楼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 新农村建设 2008年,东山县引导和扶持发展钢质渔船,全年共发放渔船抵押贷款106笔3790万元,新增钢质渔船141艘,总数达291艘。加快芦笋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建设,芦笋增产增收,价格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订单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新增良种蔬菜面积330多公顷;造林336.67公顷,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年度任务。积极开展“建绿色家园,创富裕新村”活动,为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提供降香黄檀、山桂花等珍贵树种2万株。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投入60万元,补贴推广荷兰4、5号芦笋良种340多万粒;发放石油价格补贴资金9468万元;发放新建沼气池补助款48万元。纳入省、市建设规划的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家园清洁行动”成效明显,5个镇34个村通过省级抽查验收。银行业支持新农村信贷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步完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投资390万元,完成“六千”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病险海堤1800米、水库2座;在全市率先建立大澳、宫前等7个实时防汛视频监测点;推进渔工责任保险试点和农村住房保险,办理渔工保险11965人,全县农房实现100%投保。 民生保障 1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全年投入240万元,实现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提高到61.67元,城镇低保提高到12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54万人,参合率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61%。完成杏陈埔头地质灾害点搬迁;发放廉租房补助383户22.5万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资金637万元;开工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政策性渔船保险投保率达99.7%、渔工责任保险投保率达92%;发放机动渔船燃油补贴2.2亿元;配套完善海上救助中心设施,筹集海难救助资金100万元;全年落实惠民资金5.37亿元,全县人均受惠2622元。 2008年,东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双高普九”及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加强重点卫生院建设,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7%。全面完成低保扩面指标,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新增177户、313人;城市低保扩面新增278户、846人。在16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建立标准化劳动保障工作站,全县新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113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建设进入实施阶段。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通过省级专家验收。连续九年保持全省计生一类先进县,荣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称号。连续2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扎实推进“平安东山”建设,开通“首期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妥善应对杜塘水库水华事件,确保全县人民饮用水安全。
招商热线:400-151-2002
投资指南

东山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是理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东山保卫战的发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是举国闻名的闽南海疆英雄岛,海内外驰誉的“东海... 更多

投资东山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龙海市招商引资招商网    漳浦县招商引资招商网    平和县招商引资招商网    漳州产业扶持政策

    东山土地出租出售     东山厂房出租出售     东山仓库出租出售     东山写字楼出租出售

    东山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51-2002,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51-2002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产业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