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招商指南
东山县位于北纬23度42分,东经117度25分附近,在中国福建省的南部。东面是台湾海峡,西面是诏安县,西北面是云霄县,东北面是漳浦县。全县由东山岛及其周围4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为东山岛,又称“蝶岛”、陵岛,面积为18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全岛的海岸线总长为141.3公里。
气候
东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13.1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7.3摄氏度,多年平均气温为20.8℃,终年无霜冻,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地质
(一)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
广泛分布于县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亲营山——岩雅一线以西、以南及铜陵镇北部,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岩性为片岩,变粒浅粒岩类,分为4个岩性段:
二云石英片岩段:上部为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夹有较多的变粒岩,偶见石墨二云石英片岩。中部为黑云二长变粒岩,夹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及二长浅粒岩。下部为硅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石墨二云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石英岩。本段常被花岗质脉贯入而形成条带状混合岩。主要分布于苏峰山一带。
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段: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二长浅粒岩和云母片岩。混合岩化后为片麻状混合岩。
浅粒岩段钾长浅粒岩、二长浅粒岩为主,黑云斜长变粒岩次之,局部为硅线石英片岩,偶夹变质石英砂岩。混合岩化后成为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
黑云斜长变粒岩段: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浅粒岩和角闪黑云二长变粒岩次之,夹薄层云母石英片岩,偶见石英岩。混合岩化后成为条痕状混合岩。
上述2至4三个岩段分布普遍,以坑北发育为最完整,并夹有一些特征沉积岩,如透辉二长变粒岩、石英岩、石榴角闪斜长变粒岩以及被挤压成透镜状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岩石具有层状或似层状。岩雅一带为混合花岗岩,并夹有一些似层状的变粒岩和云母片岩残留体,伟晶岩脉发育。陈城一带为混合岩带,岩石组合为各种形态的混合岩,其中以条痕状、片麻状和似文象揉皱状混合岩最为发育,并含变质岩残留体。建宅一带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部分为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并夹有较多的变质火山岩残留体和呈薄层状或透镜状的石英岩。
(二)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
1.第二段: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岩夹凝灰岩、砂页岩,分布于大。
2.第三段:深灰色石英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夹砂泥岩。分布于八尺门—后林—杏陈—礁头—埔头—线以北。
(三)第四系残积层
由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新鲜基岩过渡。红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于八尺门、杏陈、前楼、西埔、梧龙、东沈、康美、城垵、铜钵、亲营、冬古、陈城等地。
(四)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风积砂
为砖红色中细砂,偶见粗砂和细砾,缺乏层理,分选性好,厚3~8米,分布于东沈、铜陵、澳角。
(五)第四系上更新统中下段海陆过渡相堆积层
仅呈小块分布于顶西坑。岩性为灰黄色亚粘土、黑色粘土,底部为中粗砂砾石。厚度少于10米。该层大部份呈隐伏状。
(六)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海积层
零星分布于西埔、山前、马銮等地。岩性为:上部灰色含砾轻亚粘土夹粉细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厚度小于10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呈小块状分布于陈城等地山前地带。由灰黄色亚粘土、粘土、砂砾石组成。厚度9.5米。
(八)第四系全新统中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路口、白埕、东沈、前楼、陈城、礁头一带。上部为薄层粘土或淤泥质粘土,下部为中细砂,厚度1~3米。本层大部隐伏于地下。
(九)第四系全新统上段海积层
分布于大、西港、双东盐场等地。上部为淤泥质砂或亚粘土,灰色淤泥或细砂,含贝壳;下部为灰色淤泥质细砂,偶含砾。厚度5~8米。
(十)第四系全新统上段风积层
分布于湖尾、山只、林边、赤山、白埕、亲营等地。由灰白和灰黄色粉细砂组成。厚度1~15米。
(十一)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
分布于局部山麓,为砂砾粘土混杂。厚度一般1~5米。
资源
截至2009年,硅砂资源储量2亿多吨,含硅量高达97%以上。1986、1987年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石英砂总储量为27105.18万吨(2.7亿吨),其中玻璃用砂6956万吨,含硅量95-97%的有2.4亿吨,品位为:二氧化硅:97.54—96.18%,氧化铝:1.26—1.44%,氧化铁:0.13—0.15%。
县境陆地由于原生植被破坏殆尽,次生人造植被稀疏,加上长期的捕猎,导致陆上野生动物稀少。但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850余种(除浮游动物外),经鉴定的549种,其中海水鱼类19目、96科、156属、205种,淡水鱼类11科、24种,软体动物198种,节肢动物66种,其他56种。
县境原始植被稀少,除黄山、后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残林外,现阶段的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
招商热线:400-151-2002